短短數天,三大物流巨頭不約而同在同一個領域有了新動作。
先是企查查APP顯示: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新增多條商標信息,商標名稱顯示為中郵醫藥、中郵藥房、中郵健康等,涉及國際分類包括"醫療器械""社會服務""醫藥"等,目前商標狀態均為"等待實質審查"。
而后,陜西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關于同意陜西京東醫藥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申請第三方藥品物流備案資質的復函》顯示:"為加快我省藥品物流產業發展,同意陜西京東醫藥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與陜西海川醫藥物流有限公司在國家級新區-西咸新區先行先試實施戰略合作模式。同意陜西京東醫藥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開展第三方藥品物流業務。"
最近,由河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省商務廳、省發改委共同推進的全省醫藥供應鏈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河南省首家無藥品銷售許可證但可獨立開展醫藥第三方物流的試點企業,河南順豐醫藥供應鏈有限公司正式揭牌運營。
一時之間,醫藥領域成了"香餑餑"。不過,三大物流巨頭雖均出手,但細細深究,方向與方式卻各有不同。
01
中國郵政
從商標注冊情況就可以看出,中國郵政的重要發力方向是藥房。事實也是如此,就在8月18日,由南京市郵政分公司與潤天醫藥共同打造的智慧藥房開業。此前,8月7日,石家莊首家以郵政網點為經營主體的便民藥店"郵政石藥大藥房旗艦店"正式開業。7月14日,醫統天下與中國郵政合作的首家以郵政網點為經營主體的便民藥店在北京房山區正式開業。2019年底,其也曾在寧夏開設國內第一家自營藥店"中郵大藥房"。
從經營方式上看,目前中國郵政開設的藥房有以下幾個特點:
1、以郵政網點為基礎
這一點從上述案例即可看出,合作藥房由原有郵政營業網點改造而成。中國郵政官網也曾指出:今后,郵政便民藥店經營模式可在具備條件的郵政網點進行復制、推廣,讓郵政便民服務惠及更多百姓。而網點覆蓋也是中國郵政領先之處,尤其是在縣鄉級的覆蓋,使得其有著開設藥房的場地優勢,也可以搶占空白市場。
2、因地制宜引入伙伴
醫藥零售相對而言是一個專業領域,中國郵政發力于此,也選擇了聯合進軍的方式,在不同的區域引入了不同的合作伙伴,以"郵政+"合作經營藥店的模式,打造郵政特色醫藥連鎖零售新模式。
3、發揮物流配送優勢
中國郵政是最早在醫藥物流配送領域布局的第三方物流機構之一,有資料顯示,其從2006年就開始介入藥品配送業務。作為廣覆蓋的物流巨頭,其運輸服務可以深入到市、縣、鄉,甚至偏遠地區的村衛生室,更重要的是,郵政憑借自身網絡優勢,減少了流通環節,從而降低了成本,寧夏郵政方面曾披露稱:其使全區藥價平均降幅超45%。
如今線上問診線上購藥的需求,也讓郵政可以發揮配送優勢。目前,不僅中國郵政自己開設的藥方可以提供"線上購藥,配送到家"的服務,在部分地區其還開始承接類似業務,比如南京。據報道,中國郵政南京市分公司已與15家獲得互聯網運營牌照的醫院開展合作,通過人員駐點、上門攬收等方式,推出藥品配送、病案配送等服務。
總的來說,中國郵政涉足醫藥零售雖然乍一聽詫異,但也并不奇怪,首先其有物流優勢網點優勢,其次其有醫藥配送的基礎,而且也有開展業務多元化的前例,如今不過是整合資源推出的新舉措;另外,隨著政策的放開,醫藥零售也算是迎來了一波風口,企查查數據顯示,僅2020年上半年,藥品零售相關企業注冊量達5.1萬家,同比上升了39%。
02
順豐
相比于早早入局醫藥配送的"國家隊",順豐稍微晚了一點點。2014年3月份,順豐單獨成立醫藥物流事業部;2015年順豐宣布成立五大事業群后,醫藥物流事業部被歸入供應鏈事業群中;2016年年初,順豐正式成立"冷運事業部",分離醫藥冷鏈和生鮮冷鏈資源。相比于中國郵政發力于醫藥零售,目前順豐醫藥更多的是發揮自身物流優勢,在物流服務方面穩扎穩打。
截至2019年底,順豐控股醫藥網絡覆蓋219個地級市、1547個區縣,擁有4個GSP認證醫藥倉,總面積3萬平方米;擁有42條醫藥運輸干線,貫通全國核心城市;擁有通過GSP驗證自有冷藏車242臺,并配備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統以及自主研發的TCEMS全程可視化監控平臺??商峁I、安全、全程可控的一站式醫藥物流供應鏈解決方案及服務,覆蓋醫藥行業生產、電商、經銷、零售等多個領域。
根據順豐控股2019年年報披露,其醫藥產品主要有以下四類:醫藥專遞、醫藥專車、精溫定達、精溫定航。這四種產品其實已經讓其構建了從醫藥上游到醫院到病患的全鏈條的物流服務能力。今年以來,其還對相關產品進行了升級:
比如針對C端服務,今年4月20日,順豐醫藥精溫專遞產品再次完成迭代升級,首開3200條收寄流向,讓中國內地90%以上大中城市實現胰島素、冷藏抗癌藥、血液制品等冷鏈藥品直配到家,至此順豐醫藥已具備中國內地絕大部分大中城市的C端藥品配送到家服務能力。此次升級,更多的是強化C端服務的冷鏈能力,在常溫藥品C端配送上,其已十分成熟。相關資料稱,其已為數十家大型醫院、慢病防治中心、互聯網藥品零售平臺提供"線上問診,線上訂藥,送藥上門"的C端藥品配送服務。
針對中間流通環節,今年上半年,順豐醫藥也公布了順豐醫藥的計價模式。不同于傳統醫藥物流按照藥品貨值百分比的計價模式,順豐醫藥表示將按照貨物的重量、體積等維度定價。順豐醫藥公布的計價模式表按照其公布的計價模式,貨值200000元、400kg的藥品在傳統計價模式中需要花費2000-4000元,而按照順豐醫藥的計價模式則在440-810元左右。這對于希望降成本,提效率的需求方來說,競爭力十足。
而針對上游,順豐也早已著手強化自身競爭力之路。2016年11月,順豐旗下公司成都順意豐醫藥有限公司與全球醫藥巨頭賽諾菲達成合作,雙方在成都啟動賽諾菲中國第三家、西南首家醫藥物流中心項目。雙方合作的初始階段,賽諾菲將制藥藥品的運輸交付給順豐,后期疫苗的配送也有望納入。同年12月,順豐旗下的順豐醫藥供應鏈有限公司與紅石國際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在南京市合作并注冊成立順豐醫藥供應鏈南京有限公司,該公司專門為醫藥生產企業、流通企業、衛生醫療機構提供安全、可控、可視的專業醫藥物流服務。
疫情之下,順豐醫藥的能力也得到了檢驗,除了服務于廣大C端用戶,還在疫苗研發上提供了助力。今年7月初,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臨床新冠疫苗獲得巴西國家衛生監督局(ANVISA)批準,將與巴西布坦坦研究所合作開展Ⅲ期臨床研究,一批臨床研究用新冠疫苗亟需從北京運往巴西圣保羅。順豐醫藥為此提供了全程精準溫控、端到端一站式解決方案,在其助力下,3天即完成了橫跨東西半球、運輸距離超12000公里的運輸任務。
總的來說,順豐醫藥的優勢在于其背靠天網+地網+信息網的資源,以及多年來積累的研發能力強、信息化程度高、追溯方式全、對接能力強等優勢,其目標是提供全域全程供應鏈服務,而這也符合整個順豐集團的大方向。
03
京東系
如果說中國郵政是發力于醫藥零售,順豐發力于醫藥物流,京東系則是全包。之所以稱為"京東系",是因為發力業務主體不同。
事實上,京東也是早早就針對醫藥領域做下布局:2013年,京東自建京東醫藥;2016年京東大藥房成立;2017年2月,京東醫藥上線了"藥京采",目標是打造藥房全品類一站式采購平臺;2017年,京東醫藥陸續與泰州、宿遷、銀川三地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互聯網"醫療、醫藥、醫保"閉環;2019年5月,京東健康正式宣布獨立運營,京東健康集團正式成立。如今,京東健康已經成為京東集團四大獨角獸之一,也是京東布局醫藥采供銷診等服務的主體。
而發力于醫藥物流的則是京東物流。從布局過程看,京東物流醫藥業務有以下三個關鍵節點:
2017年,京東物流正式推出京東醫藥云倉,業務覆蓋倉儲、運輸車輛、運輸司機、干線配送、終端配送等各服務環節,以服務包括生產企業、批發企業、連鎖藥店、醫院和衛生站等在內的客戶。
同年8月,京東物流與8家醫藥流通企業簽署《京東醫藥云倉戰略協議》,各醫藥流通企業將整合自己的倉儲、運輸等資源,以期結合京東的倉配一體供應鏈整合服務能力,共同搭建一個醫藥物流網絡。
2018年,京東物流正式成立"京東冷鏈",對外開放醫藥物流和生鮮物流業務。
在基礎能力建設上,2019年,京東物流宣布位于北京、泰州、昆山、合肥的4個醫藥倉與1個器械倉,已獲得GSP認證,倉儲總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至此,京東物流成為擁有GSP資質數量最多、倉儲面積最大的社會物流企業。此外,早前,京東物流也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武漢、西安、沈陽7個城市建立了醫藥冷鏈分揀中心,并在全國開通了11個省份互發的醫藥冷鏈卡班。
從產品業務上看,如今,京東物流醫藥業務的產品包括醫藥零擔、醫藥倉儲、醫藥精溫送、醫藥冷鏈卡班,解決方案囊括了醫藥同城O2O、醫院處方外流、中藥代煎、臨床逆向、工業一體化方案、批發渠道下沉、藥房電商倉配等等;不僅建立面向消費需求、高效多頻、全國布網的配送物流體系,也具備了從藥企到醫院及家庭的全鏈路的醫藥供應鏈整合服務能力,實現從工廠到銷地再到消費者的一站式服務。
綜合來看,京東物流與順豐在醫藥物流領域的業務定位與產品服務,已經隱隱形成了直接競爭的關系。京東物流的競爭力在于其在倉配一體化的供應鏈管理和基礎設施領域具有先天優勢。其積累的技術也能也可以在該領域復制,比如,針對不同渠道的運營場景進行算法和模型的定制化開發與模塊化賦能,通過精準的補貨預測進行商品布局,幫助醫藥商家提升現貨率,降低庫存周轉天數,從而優化整個倉儲、運輸的成本和運營的投入。
當下,京東物流醫藥業務一個重要的思路是整合社會資源:8月2日,京東物流首次為32家合作企業授牌"京東物流醫藥合伙人"。目的是希望通過"骨干網+合伙人"的模式,以自建資源為醫藥網絡基礎能力,以合伙人模式進行局部或者線條補充,完成運力資源的聚集,打造全國醫藥倉干配網絡。
04
總結
除了以上三家企業,也有一些為醫藥零售服務的即配企業,如餓了么蜂鳥和阿里健康推出的24小時送藥服務。不過這些更多的集中于最后一公里服務,這里不做討論。
綜合來看,目前主要的醫藥物流模式主要有三種:自營冷鏈運輸、委托第三方物流企業、自營與外包相結合。郵政、順豐、京東物流等第三方物流企業之所以紛紛發力醫藥領域,更多的也是政策紅利的催動:
2016年2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第二批取消152項中央指定地方實施行政審批事項的決定》,其中包括取消從事第三方藥品物流業務審批。
2017年1月,國家衛計委印發《關于在公立醫療機構藥品采購中推行"兩票制"的實施意見(試行)》,宣告全國"兩票制"的開始,這直接影響了醫藥背后的流通模式,為第三方物流提供了更多進入該領域的機會。
2018年,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在第五次局長辦公會議,更是明確指出了"要引導郵政、快遞企業加快發展冷鏈、醫藥等高附加值業務"。
而醫藥物流市場本身也是個不小的市場,據2015年統計數據顯示,醫藥有25537億市場規模,按照1%物流費率來計算,醫藥物流市場就有255億規模。隨著政策改革的不斷落地,在該領域,第三方物流企業迎來了更廣闊的機遇。雖是"黃金之地",但門檻依舊不低,中國郵政、順豐、京東物流之所以能發力于此,運輸能力、網絡覆蓋是一大因素,技術保障、專業能力、品質服務也是重要原因,醫藥物流依然是個"高端局"。